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董晶晶
        青年教师投身特教18年 培养残障学生2000余人
        敬业奉献
        河南
        2021年12月“中国好人榜”
        个人简介.txt
        人物故事:

          董晶晶,女,1982年5月生,中共党员,郑州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教师、学院残疾人艺术团团长。从事特殊教育18年来,她爱岗敬业、无私奉献,教授、培养残障学生2000余人,组建学院残疾人艺术团10余次登上中央电视台,并获得《出彩中国人》年度总冠军;成立残障学生志愿服务队,开展了100余场各类志愿活动。她还创作、指导艺术作品,先后有10部获得国家级大奖。曾荣获河南省“最美教师”等称号。

          因爱选择 用心交流

          董晶晶从小就对教师职业充满向往和崇敬。2003年从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毕业后,她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郑州师范学院任教(原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)。2009年,董晶晶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院,开始走进了最艰难的领域。可是,当她第一次走进教室的那一刻,听到聋人学生们上课时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,董晶晶整个人都是懵的。这是她从未接触过的课堂,也是她从未接触过的人群。困难并未吓倒她,反而激起了她的热情和斗志。董晶晶开始找前辈学习,自己搜集各种特殊教育的资料。为了和孩子们实现无障碍沟通,她开始自学手语。每个地区的手语都有不同的打法,要想掌握来自全国各地的聋人手语是非常困难的。她暗下决心,不管有多困难也要把手语学好。她除了参照中国手语书外,还虚心求教手语老师、求教学生,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学习,从盲目比划,到一半懂一半猜,直至可以和孩子们顺利交流。董晶晶不仅注重教学情况,更加关注学生们的生活、感情。每天工作的间隙和下班后,她都会主动找孩子们进行交流沟通,听他们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,常常和学生谈心到深夜。久而久之,董晶晶“妈妈”的角色在这些学生的心中扎了根。

          用爱探索 托起梦想

          为了能给残障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、建立自信的平台,2009年,她提议组建了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。艺术团自成立以来,每晚的排练几乎没有间断过,董晶晶更是晚上9点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学校,甚至在孕期也依然坚持排练。为了参加每四年一届的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,董晶晶顾不上年幼的儿子,带领学生封闭训练60天,她与学生同吃同住,每天坚持高强度的训练。由于演出成绩突出,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连续3届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,并且3次荣获全国一等奖。在她的带领下,艺术团站在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,站在了各大专业舞蹈赛事的舞台上,并斩获多项殊荣。

          用爱引领 回馈社会

         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,董晶晶深知,除了课堂教授专业知识以外,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、回馈社会。近年来,董晶晶在潜心教学的同时,带领残障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,让残疾学生积极融入社会、传递温暖。她带领的残障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先后获得河南省“百佳学生社会实践团队”“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”“河南省最美大学生集体”“郑州市优秀文化志愿服务团队”等称号。

        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,学生无法返校,董晶晶在家中组织全国各地残障学生录制视频为医护人员加油祝福,被河南省高校工委表彰为“抗疫先进集体”。(责任编辑:刘朝灵 赵若昊)

        来源:河南省文明办